
《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继《绣像小说》后创办的第二种杂志,也是标志性刊物。历任主编有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苏继庼等。最初为月刊,中途改为半月刊,后复为月刊。创刊时为24开本,后改为16开本。1948年终刊,其间曾因日军侵华造成短暂休刊
《东方杂志》是夏瑞芳提议创办的,名称起初定为《东亚杂志》,但因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有德文《东亚杂志》,为避同名而改为《东方杂志》。该刊初期为文摘类性质刊物,杂集各家报刊时事新闻、各类消息,辟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实业、小说等15个栏目。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诸方面的最新信息,出版不久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严复、黄遵宪、张謇等著名人士都曾为该刊撰稿,诸如梁启超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颇具影响力的书稿,亦曾在该刊上连载发表。
《东方杂志》历经清末、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其间有过几次大的改革。1911年,编译所理化部长杜亚泉兼任杂志主编,对该刊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将版本调整为16开,刊期缩短为半月刊,每期字数亦由十万跃升至二十万,同时显著增加了插图篇幅。在内容上,该刊兼容并蓄,广泛涉猎最新政治、经济、思想、学术及社会问题的撰述与译作,彻底摒弃了以往文摘类刊物的单一性质;增设了“科学杂俎”栏目以普及科学知识,增设了“谈屑”栏目以针砭时弊。经他改革,该刊的学术性与可读性极大增强了,销量倍增。“五四”运动后,钱智修继任主编,胡愈之是主要编辑,后来实际上成为主编。胡愈之对该刊也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他采用白话文,使该刊更加接近普通读者。栏目设置也做了调整,增加了时事评论、世界新潮、文苑等,使之成为一个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杂志。
《东方杂志》断断续续存在了45年。它紧贴时代脉搏,忠实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轨迹,被誉为我国近现代期刊史上影响深远、刊龄悠久的一份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最大、刊期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期刊。它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将研究国际问题、寻求民族出路作为刊物的侧重点,同时努力“介绍新知与传播文化”,举凡重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靡不论及备载,是一份全记录式刊物,堪称半个世纪旧中国的缩影。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包罗了世间万象,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
2012年7月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全套共200册、25箱,每箱8册。定价:98000元。书号:ISBN:978-7-5458-0582-6/C.17
名家评东方
《东方杂志》为商务印书馆所出版,注意国内外大事。始每月一出;十七年后,改为半月刊。至今继续发行,为杂志中时期最长久而最努力者。
——戈公振 著名报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
她是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一度发行量居首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见证了中国学术的变迁与发展。她是旧中国学术品位较高,学术质量较高,读者的文化层次也较高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无需修改)(无需修改)是“杂志的杂志”,是反映她所在的那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百科全书”。她是东方文化的弘扬者。是她所在的那一时代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她为她所在的那一时代的学术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她是中国历史上期刊中的“著名品牌”,是她所在的那一时代的“杂志界的重镇”。正因为这样,即使相隔了半个世纪,《东方杂志》在她的老读者中,仍然保留着深刻的印象。不少当年的老读者们,至今还十分感念《东方杂志》给他们提供得如此众多的时政和学术上的信息,十分感念《东方杂志》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得如此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学术上的影响。
——方汉奇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
《东方杂志》不仅因其历史悠久,更因其始终保持超然独立之立场,为知识分子之主要发言台,故能风行社会,被誉为杂志界之重镇。数十年来,《东方》对于学术文化之提倡与传播,民间舆情之凝聚与反映,皆曾扮演重要角色。
——王云五 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
1910年起,依理化部长杜亚泉的倡议,扩充篇幅……除最后一部分仍留旧有的时论摘要和中外大事记外,刊载自撰或征集的论文和东西报刊的译文,卷首用钢板复制采自外国刊物上的图画,全部用纸也都改为道林纸。革新以后,销行到一万份以上,打破历来杂志销数的记录。
——章锡琛 近现代出版家、开明书店创始人
商务印书馆所办之《东方杂志》,是中国历史上刊期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期刊。……当沪上各大报刊都在缄口不语,甚至拒绝刊登群众宣言的时候,《五卅事件临时增刊》挺身而出,表现出捍卫民族利益的胆略,在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中发挥了积极影响。这在民族资本企业性质的报刊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它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李斯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东方》最让人折服无过的是它那丰饶宏大的气势了。当你漫步于那琳琅满目的陈列架前,44卷浩如烟海,817期绵延不绝,每期皆蕴含十几万字的深厚底蕴,令人目不暇接,心生敬畏。……有容乃大,这是《东方》给人的第一深刻印象,也是其办刊理念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东方》因其内容丰富、性质普通、思想多元,确实承担了“促进一般国民之常识,而为社会教育之一助”的应尽责任,并成为旧中国“创刊最早寿命较长之杂志”。
——洪九来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郑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精品图书展览室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高品质的阅读和研究环境。此地不仅珍藏了琳琅满目的精品图书,还定期举办异彩纷呈的文化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矢志不渝地推广阅读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无论是对历史钩沉、文学探索、医学研究的爱好者,还是渴望深度阅读体验的师生,精品图书展览室无疑是您的不二之选。欢迎各位莅临参观,与我们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书籍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等待着您来聆听。